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第6期观点摘要

轻资产运营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智波,李长洪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原文题目:轻资产运营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刊发期数:2015年第6

 

问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跨区域、跨行业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在此背景下,耐克、阿迪达斯、苹果、IBM等轻资产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轻资产运营受到广泛的关注。所谓轻资产运营是指企业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将使用固定资产较多的制造环节部分或全部外包出去,集中资源拓展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的企业运营模式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处于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应该向价值链高端(研发环节与营销环节)升级,通过“轻”资产形态,获取“高”利润回报。然而,轻资产运营是否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率却鲜有研究。

主要观点:在竞争性均衡中,超额利润源自独占性资源。独占性资源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各种有价值的、稀少的、不易模仿的以及没有相似替代品的资源。轻资产运营和重资产运营是企业间产品内分工的具体形式,轻资产运营本身没有形成企业的独占性资源。价值链中的任何环节,包括轻资产环节和重资产环节都可以产生核心竞争力。但是,只有少数优秀企业通过“干中学”,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逐步形成独占性资源,才能获得超额利润率。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无论是选择轻资产运营,还是选择重资产运营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率,它们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好处是避免被市场淘汰。那些知名的轻资产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超额利润率,原因在于他们实施轻资产运营之前或之后,在价值链的上游或下游积累了独占性资源。轻资产特征只是这些资源在会计报表上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超额利润率的形成原因。基于此,本文认为若企业不具备在研究和营销上的独占性资源,则财务报表上的轻资产是无法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实证过程: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92007间持续经营的企业构造平衡面板数据集,以固定资产占比和销售费用占比等指标来构造轻资产变量,发现无论是否控制相关特征变量,都没有证据支持轻资产企业的利润会更高。考虑到:①增加销售费用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利润率,本文引入了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检验轻资产运营的时滞效应,考察三年前、两年前、一年前的轻资产运营对当期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轻资产运营的时滞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②为减缓上期业绩不佳迫使企业采用轻资产策略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模型校正内生性偏误,结果仍然没有支持轻资产企业利润会更高的判断。③为了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放宽轻资产标准、变换轻资产测度指标和利润率指标、使用中小企业样本等各类情形下检验轻资产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结果仍然不支持轻资产运营提高企业利润率的假设。

研究结论:当企业间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时,成本最低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完整的价值链;当企业间交易成本低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时,成本最低的商业模式是参与基于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企业会表现为轻资产运营或重资产运营。由于外包生产业务的轻资产运营不构成独占性资源,因此,轻资产运营并不会产生超额利润率。

政策启示:①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上,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对政府的考核指标都不应该指向通过抑制制造业来发展服务业,而应该指向通过促进制造业升级来发展服务业。②政府推动产业升级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促进产业内分工深化上,而不应该将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作为政治任务,“越位”代替企业决策升级的方向。③企业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决定是否参与产品内分工;根据竞争优势来决定专业化于价值链上哪一个环节,从“干中学”中积累独占性资源,并以此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率的主要途径。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480X    国内统一刊号:CN11-3536/F    国内邮发代号:82-143